查看完整版本: 揭開「沙漠風箏」之謎
頁: [1]

jiunn36 發表於 2020-12-4 12:25 AM

揭開「沙漠風箏」之謎

     
  位於裏海和鹹海之間﹐橫跨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這中亞三國的烏斯秋爾特高原(Ustyurt plateau)﹐是有著一道道土色如同燒焦的乾旱荒漠峽谷的大地﹐峽谷中聳立著無數鐵鏽紅色的尖堆和高台。這個非常荒涼遠離人煙的高原佔地20萬平方公里﹐大約相當於英格蘭和蘇格蘭的總和﹐但年降雨量卻不足13厘米﹐季節性溫差極大﹐夏季高達40攝氏度﹐但到冬季可下降到零下40攝氏度。只有人口寥寥可數的半遊牧部落生活在這片乾旱荒漠上。
     
  然而﹐走進這片看似荒無人煙的大地﹐就會發現一系列神秘的﹑古老的石砌建築。這表明﹐儘管自然環境如此惡劣﹐也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經千萬年侵蝕﹐平地而起可高達200公尺﹐當地人稱為裂縫(chink)的石灰岩懸崖為烏斯秋爾特高原一特色地貌。許多綿延的懸崖下是巨大平坦的鹽地。在每年罕見的冬夏雨季期間﹐這些鹽地就會成為淺淺的﹑瞬息即逝的鹽湖。
  2100萬年前﹐烏斯秋爾特高原是原始的特提斯海(Tethys Sea)的一部分。古地質學家認為﹐今天的黑海﹑鹹海和裏海都是古特提斯海的一部分。在鹽漬斑斑﹑如白堊石之白色的斜坡上﹐很容易找到鯊魚牙齒﹑鸚鵡螺殼﹑箭石和無數其他海洋生物化石。這些海洋動物曾經在這片極度乾燥的土地上遨遊在水中。
     
  每年到烏斯秋爾特高原旅遊的寥寥可數者﹐一般都前往哈薩克斯坦的烏斯秋爾特自然保護區。這個自然保護區位於哈薩克斯坦南部的曼格斯套(Mangystau)地區﹐設立於1984年﹐面積是大倫敦地區的1.5倍﹐為近300種不同動植物的家園﹐如勃蘭特氏刺蝟﹑野豬﹑石斑鳥和翎頜鴇等。保護區內最稀有的居民是一頭波斯豹。這頭波斯豹是在2008年首次被人發現﹐為哈薩克斯坦有記錄的僅有三頭豹子其一。
     
  烏斯秋爾特懸崖的邊緣散佈著一系列被稱為「沙漠風箏」的石頭和泥土建造的古建築遺跡。「沙漠風箏」這個詞源於20世紀20年代﹐法國和英國的軍事飛行員飛越中東上空時第一次發現了這種布局狀如風箏的奇怪建築群。稱為沙漠風箏的這種建築是兩排或兩排以上的長箭頭狀的石砌牆向前延伸﹐最後匯聚為一個封閉的圓形坑。自發現以來的35年吸引了相當多人的考古興趣。但科學期刊《第四紀國際》一篇題為《烏斯秋爾特高原沙漠風箏》論文稱﹐建築「的大小﹐以及建築中幾乎完全沒有可作考古的文物﹐使得任何研究都無法得出凖確結論。」。
  近年來﹐名為「全球沙漠風箏」的法國研究項目匯集了散佈在東地中海地區﹑沙特阿拉伯﹑亞美尼亞﹑也門﹐以及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兩國烏斯秋爾特地區的4600多個沙漠風箏的衛星圖像。考古學界認為全球各地這些神秘古建築應該超過5800個。
     
  多年來﹐考古學家們推測這些令人費解的漏斗狀建築可能是用作住所﹑家畜圍欄或宗教崇拜場所。烏斯秋爾特的風箏是俄羅斯考古學家﹑人種學家謝爾蓋·托爾斯泰1952年第一個發現的。放射性碳年代測定法表明﹐其中一些可能有2000多年的歷史﹐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當時蘇聯民族志的記載﹐其中一些可能直到20世紀中期之前一直用作獵捕動物的圍圈。
  今天﹐最被廣泛接受的理論是﹐這些神秘的人工建築是為了捕捉現已極度瀕危的賽加羚羊而設計的﹐賽加羚羊曾在夏末遷徙時會成群結隊地出現在中亞大草原上﹐此外還有其他有蹄動物﹐如野生亞洲驢﹑烏拉羊和賈蘭羚羊等。據研究人員稱﹐如今仍在烏斯秋爾特高原上游牧的少數民族﹐其祖先可能以大團隊的方式將這些遷徙的動物趕入這些狹窄的V字形圍場﹐然後再殺死作為食物。
     
  數千年來﹐中亞這一荒涼崎嶇的角落見證了無數文明的興起和逝去。專門研究絲綢之路和近東遊牧民族的蘇格蘭考古學家艾莉森·貝茲(Alison Betts)教授表示﹐從鐵器時代到20世紀初﹐這個地區一直是遊牧民族最喜愛的冬季牧場。在過去2000年的歲月﹐這片高原上的統治者來去無常﹐但學者們認為只有沙漠風箏是高原上為數不多常駐不變的景貌之一。
  流入鹹海﹐毗鄰烏斯秋爾特東部地區的阿姆河流域(Amu Darya delta)﹐孕育了眾多的部落和文明。阿姆河三角洲最早居民是青銅時代的狩獵採集者﹐在公元前7世紀至5世紀被併入第一個波斯帝國﹐到中世紀成為蒙古帝國的一部分。正如貝茲所指出的﹐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裏﹐這個地區的要塞堡壘經常遭到洗劫和襲擊﹐但依靠沙漠風箏獵捕所獲得的獸皮﹑獸肉和獸角構成了這些不斷變遷的帝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並通過絲綢之路網絡在歐亞大陸的其他地方進行貿易販售。
     
  科學家們近幾年打算將哈薩克斯坦的烏斯秋爾特自然保護區擴展到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雷米·克拉薩(Remy Crassard)博士是全球沙漠風箏計劃的負責人。他說﹐「沙漠風箏的建造者需要社會合作和生態意識來設計﹑建造和使用這些巨大的捕獵陷阱。保護這一地區可以讓我們永續考古研究﹐更加認識這個地區的生態﹐了解過去和現在的人類是如何與這裏的生態環境相互動。」。
  克拉薩等科學家希望﹐通過多邊合作﹑統一的土地管理政策﹐和擴大這個自然保護區﹐可以使這個地區未來獲得聯合國世界遺產的地位﹐從而能為長期環境保護提供資金﹐以阻止偷獵和不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頁: [1]